触须与喙接近等长,雄蚊末端2节通常棒状而外翘;小盾片圆弧状,缘毛分布均匀;翅脉不呈波浪状,翅上有不同颜色的鳞片形成斑点。幼虫头部通常长大于宽,体轴与水面平行,通过腹部的后气孔呼吸,无呼吸管。常在植物茂盛的水中繁殖,卵单个地产于水面。生存18天至数周不等,是疟疾的传播媒介之一,还传播丝虫病和脑炎。
(1)大劣按蚊成虫的形态特征有哪些?
大劣按蚊是海南省重要的传疟媒介,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中部山区。其形态特征有体形中等,体灰褐色。雌蚊触须有4个白环,顶端白环最宽。翅前缘脉有6个以上白斑,第六纵脉有6个黑斑。各足股节和胫节都有白星斑,后足胫节和第一跗节关节处有一个明显的宽白环。
(2)大劣按蚊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?
在我国除海南外,仅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广西南部的少数地区;在海南,这种按蚊也仅见于热带雨林或次生杂木林区和丘陵地,特别是丛林茂密、山溪四流的山麓地带。近年来由于山林开发,如种植橡胶树,它的分布已大为缩小。雌蚊偏好吸人血,典型外栖。在疟疾流行区,通常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,是海南疟疾媒介防治的主要对象。
(3)微小按蚊成虫的形态特征有哪些?
微小按蚊是海南省重要的传疟媒介。棕褐色小型蚊,雌蚊须具有3白环,顶白环和次白环等宽,基白环甚窄,顶黑环较窄,喙暗色。翅前缘基部有1白色间断或少数白色鳞片;前缘脉具有白斑;除第六脉外,各纵脉末端都有翅縊白斑。
(4)微小按蚊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?
微小按蚊分布于北纬33°以南的山地和丘陵地区。幼虫滋生在清洁的缓流如山溪、灌溉沟、梯口等处;成蚊栖性与嗜血性可因不同地区的种群而有所差别。微小按蚊的栖性与嗜血性可因地区而不同:海南省的微小按蚊抗疟前偏好吸人血,是人房的优势种。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微小按蚊具外栖性,偏好吸牛血。微小按蚊是中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疟区的疟疾主要媒介。在有些地区,也有自然感染班氏丝虫感染期幼虫的记载,微小按蚊也是东南亚疟疾的重要媒介之一。
(5)嗜人按蚊成虫的形态特征有哪些?
嗜人按蚊是重要的传疟媒介。中型棕褐色按蚊,顶白环与次白环较宽。翅前缘脉白斑不超过3个。第5纵脉第2分枝(V5.2)无翅繸白斑。各足基节无白色鳞片丛,各足跗节1~4仅有右端白环,腹侧膜上无“T”形斑。
(6)嗜人按蚊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?
嗜人按蚊滋生于田塘,偏好清凉水质的稻田,偏好吸食人血,而且进入室内吸血,其比中华按蚊传疟能力更强。吸血刺叮活动从日落后半小时一直持续到黎明,高峰期在子夜前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