蚊虫传播的主要疾病


疟疾。疟疾是一种原生生物——四种疟原虫引起的疾病,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影响极大。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,雌虫吸血时将原虫配子体吸入体内发育成孢子,移行至涎腺内,具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健康人再次吸血时、蚊唾液腺内的子孢子通过舌内之唾液腺管注入人体进行发育繁殖,临床表现为规律性周期发冷发热、贫血、肝脾肿大等。现已知全世界可传播疟疾的按蚊有60余种,其中 20余种分布于我国。国内主要媒介为:广大平原地区为中华按蚊;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局部地区为嗜人按蚊;南方山区为微小按蚊;海南省为大劣按蚊。

丝虫病。其病原体是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。蚊虫吸血时将丝虫微丝蚴吸入体内发育成感染期幼虫。当蚊再次叮咬吸血时,蚊体血腔内的传染性幼虫通过蚊下唇主动钻入人体皮肤上,经损伤处进入人体而感染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及丹毒样皮炎、精索炎、副睾炎和睾丸炎等。在我国马来丝虫主要媒介有中华按蚊、嗜人按蚊;班氏丝虫为淡色库蚊、致乏库蚊

流行性乙型脑炎。病原体为病毒,是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的传染病,危害很大。其病毒还可经卵传至下一代。病毒在受染蚊体内繁殖、通过叮咬人体至人体皮下组织、通过淋巴管或毛细血管网至网状内皮系统等组织内进行繁殖,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、脊髓非化脓性炎症,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惊撅、呼吸衰竭、脑膜刺激症等。我国其主要媒介为三带喙库蚊、白伊库蚊、中华按蚊、致乏库蚊及淡色库蚊。

登革热。病原体为病毒,流行在东南亚,我国南方沿海和台湾、海南等省有发生与流行。在16℃以上温度条件下,经过11-14天的潜伏期,病毒在蚊体内大量繁殖并长期存在。终生具有传染性。蚊虫叮咬人体时,病毒随蚊涎液进入人体,经一周左右引起人体发热、剧烈头痛、颜面和眼结膜充血、数天后出现皮疹等症状,病情凶险。其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。病毒虽不经虫卵传递,但可使蚊终生有感染性。

黄热病。病原体为病毒,在美洲和非洲有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。主要媒介为埃及伊蚊。

基孔肯稚病。病原体为病毒,分布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,我国在云南有发生。

来源: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

注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作公益科普宣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